
第3节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教学设计
备课人 | 学科 | 物理 | ||||
课题 |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节是第3节的第二部分,也是核心的环节。本节承接上一节的内容,在测量了金属丝长度、直径的基础上,再对金属丝的电阻进行测量。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实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本节的内容要着眼于高中与初中的不同之处,分析电表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不同连接对实验准确性的影响。
| |||||
学情分析 | 通过学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电阻率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入。通过本节的实验操作,学生在练习操作各种器材、熟悉相关电路的同时,也能加深对电阻率概念的认知。 电路方面,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限流电路,但缺少对电压表、电流变内阻的分析,也只接触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基本连接方法。因此,在进行本次实验时,要让学生由此出发,分析电路内外接、限流式和分压式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实验电路图。
| |||||
教学目标 | 1、理解测量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学会测量导体的电阻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3、通过使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以及测量电阻等过程,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谨慎操作的习惯。
| |||||
教学 重难点 | 教学重点: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教学难点: 电路的分压式接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 【提问】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能不同,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哪一个物理量是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找到了测量导体长度和直径的工具和方法,那么,要测导体的电阻率又该如何操作呢?
【提问】要完成测量,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应测量哪些物理量?
| 思考并回答: 电阻率。
推导并回答: 由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 | 承接第2节的内容,引出本节的主题。
有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得出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原理。
依据对原理的分析,找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相应的测量工具。 | |||
环节一 测量思路 与方法 | 【提问】测金属丝的长度应选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 测量工具:毫米刻度尺;分度值1mm,可估读到0.1mm; 测量思路:测量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有效长度,多测几次求取平均值。
【例】毫米刻度尺的使用。 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测量时应精确到_____mm,估读到_____mm。请读出下图中物块的长度。
【提问】测金属丝的直径应选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 测量思路: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间接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测量方法: ①若选刻度尺,利用累积法测直径; ②选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直径,在电阻丝的不同位置测量3次,求得直径的平均值。
【提问】怎样测量导体的电阻呢? 电路图:
| 思考并回答: 电阻丝总长度约几十厘米,可选用毫米刻度尺。
审题并回答: 65.5mm
思考并回答: 可使用螺旋测微器。
思考并回答: 测量方法:伏安法 测量思路: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算出电阻的阻值
| 对测量金属丝长度、直径的方法进行简单回顾,为设计并进行实验做准备。
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 | |||
环节二 测量电路 的设计 | 【讲述】连接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时,电表有两种常见的接法,分别是: ①电流表接在电压表两接线柱外侧,通常叫“外接法”。 ②电流表接在电压表两接线柱内侧,通常叫“内接法”。
【提问】因电流表有分压、电压表有分流作用,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有误差,那么,实际应用中该如何选择呢?
【提问】当电流表外接时,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计算得到的电阻表达式是怎样的?与实际值的差别是怎样的?
【提问】当电流表内接时,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计算得到的电阻表达式是怎样的?与实际值的差别是怎样的?
【提问】内接法与外接法怎样选择?
当 当 当
【讲述】“内外接”方法的另一种选择方法——试探法。
如图,按内外接的方式依次连接,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 若伏特表示数有明显变化,即 若安培表示数有明显变化,即
| 在初中所学伏安法的基础上思考两种接法的区别。
在初中所学伏安法的基础上思考两种接法的区别及误差来源。
分析、推导并作答: 电压表读数:
电流表示数:
电阻的测量值:
由于 ∴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分流越小,误差越小。 测量小电阻,即Rx<<RV情况下,使用外接法误差较小。
分析、推导并作答: 电压表读数:
电流表示数:
电阻的测量值:
由于 ∴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分压越小,误差越小。 测量大电阻,即Rx>>RA情况下,使用内接法误差较小。
综合以上分析回答: 选择内接法与外接法的判断依据及产生的误差判断方法为: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思考并理解试探法的原理。 | 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际中的电表不是理想电表,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内阻,而其电阻也会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配产生影响。这也为后续介绍电源的内阻做了铺垫。
引导学生,将电表看作一种特殊的电阻,从而对两种接法进行误差分析。
在分析两种接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选择具体接法的判断依据。
介绍另一种选择连接方法的依据,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 | |||
环节三 控制电路 的设计 | 【提问】在测量电阻时,怎样改变电阻的电流、电压,以达到测多组数据的实验效果?
【提问】滑动变阻器该如何接入电路呢? 初中学过的连接方式称为限流式。
【提问】在第2节学习过的滑动变阻器另一种接法的电路是什么?
【提问】限流式接法有何特点? 注意:不计电源内阻。
【提问】分压式接法有何特点? 注意:不计电源内阻。
【提问】两种接法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提问】怎样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注意:当两种接法均可时,一般采用限流接法。
【提问】怎样选择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 思考并回答: 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
复习初中电学部分的知识并作答: 选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
复习并回答: 分压式
分析并回答: 当滑片P处于A端: 滑变接入阻值RP=0 待测电阻所分电压最大,为U0 待测电阻的电流 当滑片P处于B端: 滑变接入阻值RP=Rmax; 待测阻值所分电压最小 待测电阻的电流
分析并回答: 当滑片P处于A端: 滑变全部阻值Rmax与Rx并联(RAP=0;RBP=Rmax与Rx并联) 待测电阻所分电压最大,为电源电压U0; 待测电阻的电流 当滑片P处于B端: 滑变接入全部阻值Rmax,此时Rx被短路 (RAP=Rmax;RBP=0与Rx并联) 待测阻值所分电压最小,为0 待测电阻的电流为0
思考、总结并回答: ①限流接法: 优点:电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耗能少。 缺点:电压或电流不能从0变起、调节范围小。 ②分压接法: 优点:电压或电流能从0调节,调节范围大。 缺点:电路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耗能多。
思考并回答: 以下3种情况必须用分压接法: ①当要求电压或电流从0变起时; ②当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时; ③当采用限流接法,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保证电路的安全时。
思考并回答: ①当采用限流接法时,选择总电阻与待测电阻的阻值相接近的那一个。 ②当采用分压接法时,选择总电阻小而额定电流大的那一个。 | 从初中学过的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连接方法入手,引出对分压式连接方法的介绍。
对上一节学过的内容提问,温故知新。
对限流式和分压式两种解法分别进行分析,再加以比较,以得出选择哪一种接法的判断依据。
在分析特点基础上总结两种接法的优缺点。
针对同情况明确选择不同接法的理由。
明确两种接法的选择依据。 | |||
环节四 伏安法 测电阻 的电路设计 及仪表选择 | 【提问】综合以上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有哪些? 分压外接法 分压内接法 限流外接法 限流内接法由于电阻丝的电阻较小,做实验时,选择外接法;当不要求电压从0开始调节,可选择耗能较低的限流法。
【讲述】仪表选择的方法: ①安全性原则:例如电压表与电流表不能超过量程。 ②精确性原则:例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角不能过小,应使其指针偏角不小于满偏的1/3. ③方便性原则 ④经济性原则
| 思考并回答: 分压外接法 分压内接法 限流外接法 限流内接法
理解、领会。 | 综合上述内、外接和分压、限流,总结伏安法测电阻的不同电路图。
介绍仪表选择的原则,为学生的实操和习题处理做准备。 | |||
环节五 测金属丝 电阻率 | 【讲述】实验目的: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提问】实验电路图是怎样的?
【提问】实验器材有哪些?
【提问】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测量导线长度和直径的数据记录表: 测量次数123平均值导线长l/m 导线直径d/m测量导线电阻的数据记录表: 测量次数123电阻平均值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注意: ①因一般金属丝电阻较小,为了减少实验的系统误差,应选择电流表外接法。 ②本实验滑动变阻器若用分压式接法,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电压表为零的状态。 ③测量I时应测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即两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在金属丝的3个不同位置上用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测量直径d。 ④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电阻率因温度升高而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里?
【播放视频】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理解。 绘制电路图。
思考并回答: 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被测金属导线、电池、滑动变阻器。
思考并回答: ①测直径:在被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②量长度:测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 ③连电路:按原理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④求电阻: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⑤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思考并回答: ①直径测量。 ②长度测量。 ③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内阻对电阻测量的影响。 ④通电电流大小、时间长短、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
观看视频。 | 明确针对现有器材的实验装置、电路图、器材规格。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并介绍注意事项。
结合前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误差来源。 | |||
课堂总结 | 一、外接法与内接法: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二、分压电路与限流电路:
三、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数据分析 4、误差分析
| |||||
板书设计 | §11.3-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1、内接法与外接法: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2、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①限流式:电路简单、操作方便、耗能少。电压或电流不能从0变起、调节范围小。
②分压式:电压或电流能从0调节,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操作不方便、耗能多。
选择依据:①要求U或I从0变起;②Rx远大于RP;③限流法不能保证电路安全时。 3、测金属丝的电阻率: ①实验原理 ②电路图:
③实验器材 ④实验步骤 ⑤数据分析 ⑥误差分析
| |||||
作业设计 | 1、梳理本节知识点。 2、教材P67“练习与应用”第2、3题。 | |||||
教学反思与评价 |
附件 (1个)
1、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教育教学参考之用。
2、本网站及其会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或项目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4、访问者在从事与本网站相关的所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浏览、利用、转载、宣传介绍)时,必须以善意且谨慎的态度行事;访问者不得故意或者过失的损害本网站的各类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网站以任何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国际公约以及社会公德的行为。对于访问者利用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而作出的任何决策、决定以及其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5、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6、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GYEDU